芦荟珍珠胶囊转为非处方药,润肠通便类零售市场表现如何?

2021-11-04 16:44

01芦荟珍珠胶囊转化为非处方药


近日,国家药监局发布《关于芦荟珍珠胶囊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》,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定,芦荟珍珠胶囊由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,并要求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2021年12月22日前完成相应变更工作。


芦荟珍珠胶囊主要功效为清热导滞、行气通便,是河北君临药业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,涉及一个批准文号。随着芦荟珍珠胶囊处方性质的改变,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空间。


02OTC、保健品类快消品成为润肠通便的主流产品

明心芦荟珍珠胶囊 (13).jpg明心芦荟珍珠胶囊 (16).jpg明心芦荟珍珠胶囊 (10).jpg


近年来,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,人们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逐渐在改变,加之工作压力增大、运动量不足等因素,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。《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(2019)》显示,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%~10%,而随着年龄的增长,便秘的患病率逐渐升高,7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的患病率达23%,80岁以上可达38%,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。


据中康CMH分类,胃肠道疾病用药分类下设有泻药类和润肠通便类两个细分类,其中,泻药类是指快速导泄类药物,包括灌肠药、接触性轻泻药、容积性泻药、软化剂、渗透性泻药。与泻药类相比,润肠通便类通便功能相对温和且兼有润肠的功效,是指能促进结肠蠕动、软化大便,使易于排出的药物,芦荟珍珠胶囊也属于这一类别。


据中康CMH零售数据显示, MAT20Q2(2019Q3-2020Q2滚动年,下同)润肠通便类用药市场规模呈现下降的趋势,降幅达到5.9%。而随着疫情的延缓,MAT21Q2(2020Q3-2021Q2滚动年,下同)润肠通便类用药市场规模明显回升,达到27.8亿元,同比上升9.0%。而排除疫情的影响,润肠通便类用药市场规模也有略微的增长。


从中西药属性来看,中康CMH零售数据显示,润肠通便类用药市场份额主要由中成药和保健品占据,其中MAT21Q2中成药、保健品分别占润肠通便类产品54.8%、44.6%的市场份额。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年份的推移,中成药逐渐抢占保健品的市场份额,并成为了润肠通便类产品的主流。


从处方性质来看,中康CMH零售数据显示,MAT21Q2润肠通便类用药中处方性质为OTC、其他、Rx,分别占据51%、45%、4%的市场份额。虽然我国慢性便秘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大,但就诊率却不高。其主要由于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病,且患者的个人诊疗及保障意识逐渐加强,出现便秘的症状时大多习惯自行服用药物治疗,因此不需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、购买和使用的保健品和OTC类快消品就成为了慢性便秘患者的首选,这也拉动了润肠通便类用药的市场规模的增长。


03含芦荟成分的产品最受消费者青睐,品牌之间竞争激烈


中康CMH零售数据显示,MAT21Q2润肠通便类用药的TOP10品牌份额超过50%,品牌集中度高,且销售额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。


TOP10品牌按成分分类来看,主要成分为芦荟的产品规模最大,占近1/3的市场份额,同比增长19.11%。其次,主要成分为大黄、番泻叶、番泻叶+草决明、大黄+火麻仁+苦杏仁的产品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少,且主要成分为大黄的产品增长率呈现下滑的趋势。


目前消费者普遍认为含大黄、番泻叶等成分的产品对肠胃功能损伤大,主要表现为轻微腹泻、浑身无力、肠子蠕动过快等。相对而言,芦荟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,对润肠通便作用比较温和,因此最受消费者的青睐。含芦荟成分产品的企业在宣传上通常会强调“温和不刺激、改善胃肠道功能”的特点,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副作用小、耐药性少的需求,更能适应慢性便秘患病率更高且需长期使用的老年人群体。


事实上,长期便秘还有可能引起体内毒素增多、失眠、肝火旺、长痘、黄褐斑等亚健康问题。企业往往会结合自身品牌的特点,根据产品配方中添加的黄芪、珍珠、琥珀、肉苁蓉等成分不同,分别打造“祛黄褐斑、排毒养颜、清肝泻热、宁心安神”等的宣传亮点。例如,香丹清(珂妍胶囊)成分含有芦荟、银杏果、黄芪的天然成分,宣传在润肠通便的同时润肺补水、中和寒气,加上芦荟兼有有美容养颜的功效,这也吸引了消费力度强的女性群体。另外,香丹清(珂妍胶囊)与国内30多万家药店、央视及各地方卫视、京东等知名网络平台深度合作,同时在央视等多个频道的黄金时段投放广告,显著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


在大健康迅速发展的时代,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更加精细化,逐渐形成了从透支健康、对抗疾病的方式转向呵护健康、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。对于OTC和保健品占大头的润肠通便类用药,消费的来源主要是消费者的自我认知和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,而认知往往离不开企业对消费者的教育和推广。因此,润肠通便类产品也是品牌竞争的天下。